今日,微博上著名的汽车博主Blood旌旗发表长文,称与一位留学生谈论中国汽车工业的话题,将自己的全部观点都表达了出来。

其主要观点有:

1,电动车对环保没有帮助

2,中国燃油车全面劣势

3,中国车企以后不会走像韩日一样的出口道路

4,中国传统车企转型困难主要是因为思想问题

5,中国大众对电动车的接受程度非常好

......

全文如下:

Q:您觉得电动车真的对环境保护有帮助吗?

A:我不觉得它对保护环境有帮助

因为从矿产的开采到成品,到最后整个生命周期的拆解、报废,目前很难有证据说电动车更加环保。

Q:那您觉得中国政府支持电动车发展的理由是什么呢?

A: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这个国家14亿人民的幸福生活。

因为产业升级,才能把更多的人拉到高产值的行业当中去,然后我们才能挣更多的钱,大家才能买更好的东西,吃更好的食物,穿更好的衣服。

Q:对比日本跟韩国,您认为中国传统汽车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A:如果燃油车的话,我不觉得中国有什么优势啊,全是劣势。

无论是生产、经营、管理,还是品牌,又或者全球化的销售渠道,全部都是劣势。

Q:那么,对比日本、韩国,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又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呢?

A: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曾经在燃油车领域的劣势太大了,这就导致我们在发展新能源的时候阻力少了很多,反而转换成为优势。

因为你的包袱最低,无论是从政府到企业内部,甚至是到研发人员个人。

首先你要有思想方面的解放,这个非常重要。

"三个代表”里面有一句话,叫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你要有先进的思想才能够去指导物质世界更快的发展。

至少在智能电车这条路上,我们走的两个路线是非常正确的,一个是电动化,一个是智能化。

你看比亚迪,它就算不是以电动化起家智能化不是很强,但王传福也说过,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而这个东西,韩国和日本现在还在讨论尤其是日本,现在还讨论得很激烈。

你在争论的时候就已经失去时机了,这个东西不能争论的!

就是你不应该去争论这个事情,你要先去做,做得好不好我们再去争论。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持续高速发展因为中国人热改车用相上领失工计发展,因为中国人始终在思想上领先于其他国家的。现在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

先进的文明代表的是什么?--就是你的工业化水平到底强不强。

那么你的工业化到底怎样才能变强呢?就是你指导工业发展的理论够不够强。

那我们已经以现实的行动来证明,中国在任何工业化的领域,只要同时起步,我们就能够创造出最领先的理论,然后这个理论去反向影响整个工业化的发展,然后接下来的话就是我们全产业链的胜利了。

而且中国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本领还特别强,比如你看特斯拉,我们很快就接受了特斯拉变革型的智能电车的方向,然后我们就在这个方向做进一步的优化。

比如特斯拉的辅助驾驶我们是全力以赴去跟的;

特斯拉不重视智能座舱,这块我们做得要比特斯拉好太多了;

然后特斯拉重视的三电上,我们也做到了比行业平均水平要好很多。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强大。

你会发现:日本两个方面都没走,他们现在还在争论:就不要说智能化了,他们连电动化都在争论,所以现在日本完了。

丰x就算今年年产一千万,没有意义。

诺基亚最巅峰的时候,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40%;那至少丰x还没有到这个市场占有率,我们现在看诺基亚是什么呢?

韩国在电动化这一块上面确实走得比较快,他们在智能化方面就不行了。

很简单,一个是受到本土市场的限制。为什么说本土市场非常重要?韩国和日本的本土市场非常小,所以注定只能做全球化,做全球化的时候,欧洲跟美国是最重要的两个市场,那你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两个市场的制约。

但是欧洲跟美国的工业化已经完成很多年了,他们其实也在排斥智能电车这个概念,因为他们要保护本国原有的汽车工业,比如像美国的福特通用,像欧洲的大众,斯特兰蒂斯联盟(Stellantis),所以他们其实很抗拒的。

那韩国车做得好一点是什么?他们至少变革了一次,做了电动化,在美国、欧洲市场,甚至在全球,电车可以卖得不错。但是跟中国比起来,进步实在太慢了。

中国现在的产品迭代速度从原来的一代车5-7年,干成了一代车2-3年。

也就是说,在十年之内,中国车可以迭代三到四代,而其他国家的车才迭代了一到两代。你这个差距是非常大的。

而且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全产业链的国家,我们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先慢慢地孵化,把新的品牌、新的技术孵化出来,然后再去打全球市场。

当然不可避免地,全世界对我们设置了很高的壁垒,但是我觉得没有太大的意义。政治壁垒在经济基础面前没有太大的意义。

有一本书类,讲的是很多后发的国家挑战先发的国家然后失败了。

我有朋友看到过,然后我们争论过一个观点,他认为,这种挑战其实是很难成功的,因为历史上失败的案例比较多。

但我的观点是相反的,你不要看那个所谓的后发挑战先发,你就看一下工业能力,我从来没有看过一个工业能力达到全球第一的国家最后挑战失败的。

苏联为什么挑战失败?当然很简单,是因为苏联的工业不够强。

美国(挑战英国)为什么就成功了呢?因为在以前美国就是世界第一的工业。

现在中国是全世界工业能力第一的国家,我不认为中国有任何失败的可能性。政治的封锁永远代替不了经济这只无形的手。

现在在全世界,最要求自由贸易的是谁?是中国。

那么人类对自由贸易是不是有天然的追求?这是肯定的。

只要有足够的利润,资本家是可以卖一根绞死自己的绞索。

就算短时间内不跟中国合作,长期来看资本主义必然跟中国合作。没有谁能抗拒一个超强工业生产力的国家。我们也非常有动力要把我们的产品输送到全球。

这就是中国这一轮汽车崛起的核心因素。

Q:您刚刚有提到过日本电动化和智能化阻力的问题,他们在电动车的开发上面这么落后,主要是因为战胳上的错误造成的吗?

A:这个是因为很多因素交叠的吧。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理论已经严重落后了,他们自己的体制在严重威胁他们理论的更新。

它的内部有大量的既得利益者,国内的、国外的、还有很多政治因素,在阻止他们自我更新。

其实你可以想象一下,为什么王朝末期其实都很难去中兴,或者说拯救,比如说明朝晚期,唐朝晚期?

因为过去的历史周期律:王朝晚期的时候各路豪强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然后你只要是跟这个王朝绑定的人,你都没有办法去反对自己。

因为你反对这帮兼并土地的大地主,你就是在反对这个王朝本身。

我这么说可能有助于你理解现在日本汽车产业的现状。

以前汽车最重要的几个部分是什么?发动机、变速箱、底盘。

好,现在电动车一来,前面两个部门直接消失,最后一个部门接受大改造。

如果你是这个部门的头头,你愿意吗?

(肯定不愿意)

对啊,你宁死一搏,你宁可把这个品牌拖下水,宁可它折了,你都不愿意它更新。说白了,比如说你在丰x内部,你负责去管几十款发动机的研发,你一年的薪水换成人民币可能都有上千万。

如果,你抵抗一下,你让丰x不做电动车你哪怕是多赚一年的钱,你都觉得很爽。对不对?(对)

Q:那么像现在日本的状况的话,对他们的产业链有什么影响呢?

A:毁灭性打击。

因为说白了,你会发现丰x的整个车企的毛利是建于对于自己派系的供应链的无限压榨上。

比如说,丰x的爱x,或者说丰x纺织这些,毛利率是非常低的。

你可以说,丰x毛利很高,卖得车多,真牛。

但一看工业链,发现只是利润转移到那里而已。

所以,丰x这种是什么呢?

它表面看起来不是垂直整合,不是丰x做所有,而是这些供应链跟丰x绑定得非常死本质就是它身上的另一个脑袋而已。

那么,如果丰x整个销量一旦出现下降...都不要说出现下降,只要停滞,丰x就完了。因为垂直整合最怕的就是规模停滞,非常非常危险,极度的危险。

因为你把供应商的利润全部抢走了,但是我们知道在人类社会,你拿走了别人多少财富,你就要承担多少责任。

车企既然从自己家的供应链上拿走了这么多的利润,那你就要承担相应的义务,那你就要帮兄弟们把这个销量撑住。如果你撑不住,那就大家一起死了。

Q:然后刚刚您还提到一个关于出口的问题,您觉得我们中国车企往后会走日韩的以出口为主的道路吗?

A:不会。

你要怎么看"以..为主“这个事情,你要怎么衡量这个事情。

首先我觉得,中国现在的市场,一年稳定的销量在2200万左右到2300万左右吧,我觉得会在这中间波动,中国市场是全球第一大市场。

第二大市场是美国,1000多万,美国市场大概是我们市场的一半多一点。

那么,无论如何,出口销量都不会超过这个量,因为中国市场实在太大了

但是,你从出口的量来看,中国今年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中国前年是世界第三,去年是世界第二,今年世界第一,今年的整个汽车出口量应该会接近600万台,那你说这个算不算"以...为主"?

(相对于国内市场来讲,不算是“为主“吧。)

对,但是,你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比如说日韩,就非常地让他们绝望。

Q:传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转型会对产业本身有何影响?

A: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没有影响。

有几家能转型成功?目前在中国能转型成功的传统车企非常少。这个思维上的障碍,不是说这么容易就能跨过去。

要改厂房、要改产品,都很简单,你看比亚迪,或者你看现在的吉利,思想只要转过来,产品、硬件都会跟上去,很容易,但思想问题解决不了。

就好像韩国一样,韩国可以创造汉江奇迹,可以发展出整个亚洲也非常出色的工业,但是思想转不过来,他还是美国的追随者。

然后包括,像三x和现x这些,这些企业是很强,那又怎么样?一样的,你始终没有自己一个独立的工业,你就会关键时刻被美国人卡断脖子。因为你的思想,就没有想过做一个完全独立的这么非常难的事情。

然后就是包括对智能化的转型,我其实跟 xx的人聊过非常多,我说为什么你们不做智能化的转型?他说,首先第一点,研发全部掌握在韩国本部手里,但韩国本部呢从来没有见过中国车,他们对于智能电车的唯一认知就是特斯拉。然后他们觉得我做的车跟特斯拉也差不多。但是中国的产品力已经超过特斯拉了。

他们认识到中国很强,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中国可以强过特斯拉,直到去年直接被吓到了。

然后大把大把地把中国的车往韩国本部去运,拆、研究。

因为比如说电机,他们内部出现了一个与日本一样的问题,垂直整合--他们负责供应电机叫xxx,拆解发现,比如像五菱宏光mini,如果让xxx做五菱那个电机,那么他们每台车要亏x万。做不下来,怎么都做不下来。

那怎么卖?

这就是工业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成本。为什么只有中国能做,中国有全产业链还解决了思想问题。

Q:您刚刚说到中国的传统车企很少有转型成功的,特别是合资企业,他们这么难转型的理由,除了所谓的包袱之外,还有别的吗?

A:就我刚刚说的,最难的就是思想问题,

就怎么说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永远都是出现了先进生产力之后,人们的思想才会开始变化。但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说英雄的能力很重要呢?

我们知道中国主流历史观是人民史观,但是为什么我们也要强调、要肯定一些英雄人物的作用?

因为英雄他们在生产力改变之前就敏锐意识到要改变文化和思想,然后再用思想反过来催熟先进生产力。

然后马斯克是这样一个人,我们看到国内的蔚来理想小鹏的老板也是这样的人,比亚迪的老板王传福也是这样的一个人。

欧美车企在长期的这种既得利益的培训之下,也许他们连续地用一个模式成功了两三代人以后,他们企业内部本身就是排斥这种有嗅觉的人,或者是英雄,那你让他们怎么发展?

他们只能等到先进生产力已经动起来了,开始淘汰他们了,他们今天才要想,我们开始转型。

然后你可以看到,德国其实跟得比较快韩国跟得相对也比较快一点,至少他们第一波电动化就跟了,然后就发现日本没有,

对吧,日本本身的文化也好,它岛国的地理位置也好,包括它被美国奴役的程度更深,这个就导致了日本的车企更加的僵化,不符合先进的生产力,对工业化先进的理念会排斥,所以日本人就更加没救了。

合资里面,我们也要分成不同的等级,美国、德国、韩国、日本,表现其实是不一样的,但是归根到底我觉得都没救。

就算电动化这部分你能跟上又能怎样,智能化那部分将来全都得死。

我这也不是说大话,因为我是从手机行业过来的

手机行业,如果不是美国人的无理制裁中国早就把苹果和三星打垮了。

之前,美国没有制裁的时候,华为拿下了欧洲第一,飞速地攻城略地。

华为被制裁之后,小米进西欧,你可以查一下,2019到2020的时候,小米在西欧的战绩,只要进一个国家,小米就能拿第一,三星毫无还手之力。

所以我绝对不是说大话,当然小米很快也被欧洲市场抵制,所以就没有办法。

然后包括它硬要打入印度市场,也被印度政府给搞了。

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制裁,都是自由贸易的话,这个地球应该只剩下中国品牌,因为我们的工业能力是最强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为中国的产能在这里,所以品牌应该也是中国的,就这么简单。

Q:那么接下来这个问题可能要涉及到中国二十多年前的汽车产业史。我发现自主创新更多地出现在本土品牌(如吉利、奇瑞)而不是合资企业上,您认为,自主品牌在开发新车型上为何比合资企业更具优越性?

A:因为合资的时候我们给外国人的权力太大了。

整个产品的定义完全掌握在外国人的手上,甚至供应链的企业也在他们的手上,中国人负责的部分就是怎样建渠道把这个车卖出去,甚至这个渠道也要让外国人来指导或者说规定一下。

中国人能做的事情其实很少,其本身上就只有分红权,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你就算再赚再多的钱。

本质上,你只是外国人雇的长工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可能推出新车型?

Q:其实刚刚您也提及过一个政治壁垒的问题,那么中国车企进军到世界有哪些优势或者即将面临哪些方面的难处呢?

A:那主要还是政治壁垒。

因为我们要做的事情都是前无古人的事情,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本质上来讲就是让全世界都来买中国货。

所以在输出产能的时候不管怎样,你都会遇到所在国非常激烈的反对,尤其是已经形成一定工业能力的这种壁垒的国家,比如像欧洲、美国,甚至包括日韩。

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短期的事情,因为长期来看没有人能对抗一个世界第一的工业国家。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反正从工业革命以来从来没有过。

因为工业化就意味着在这个地球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就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最强的话语权。

我们理论上应该拿到世界第一的位置和话语权,所以从长期来看,我觉得非常乐观。

Q:您认为,中国能否参与到欧洲电动车市场的规则制定?

A:我觉得短期不可能。这是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呀。

欧洲的工业已经被我们打得非常的惨,欧洲现在只有零零碎碎的工业了,它已经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了,所以无论如何,他们是要保住的。

没有汽车这个产业撑着,欧洲会变得非常非常地难受。

Q:所以说,中国在这方面的话恐怕没有这个能力,对吧?

A: 对。

因为主要问题是中国现在没有办法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否则我们现在谈的都不是问题。

那无非就是跟1840年一样,美国人怎么对我们,我们就怎么对英国人,那你还觉得这是个问题吗?

我们是没有航母,还是没有核导弹?(都有)

对啊,这就是受限于世界政治的大环境我们已经不可能发动侵略战争,所以在和平的环境之下,你想要大规模地输出工业能力,就是短期内会很阵痛,这个短期甚至是五年或者十年。

Q:您觉得电动车是否在产能上面存在问题呢?

A:其实这个问题,前工信部部长苗圩说过:燃油车出现了大量的产能过剩,但是电动车总体上依然是产能不足,

现在总体上的、名义上的产能过剩接近有两千万,4300万的总产能,算出口的话大概总销量在2600万辆到2800万辆左右,也就是大概有1500万辆左右产能的剩余产能。

然后如果我们进一步算一下它的实际产能,我们大概有1000万燃油车的过剩产能,但新能源也有一些产能过剩的问题,因为新能源有一些烂品牌。

但是总的来讲,还是不足的。

Q:据您所知(或者按照您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国大众对电动车的接受程度是怎样的?

A:非常好啊,

虽然大家都在网上骂,但是渗透率就是在不停地走高,一个月基本增长1%,现在快到40%,这都不好,那还能说什么好,对吧?

老百姓永远都是这样,没有见过,陌生的东西恐惧害怕,辱骂,对抗,但是一旦发现周围有人尝试一些新东西,确实好,马上抛开所有地一切,真香。

Q:那么,对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接受程度是怎样的?

A:也非常好。

就是电动车基本上全都是自主品牌,合资又靠不住,买合资电车都已经在网上成为被嘲讽的对象了。

(已经这么严重了吗?)

这不是严重,就是先进生产力眼落后生产力的斗争必然是这样。

就像你现在买个诺基亚(键盘机),人家怎么看你?

Q:以前我们对合资品牌的认可度是非常高的,现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A:这个理论是这样的,BBA原本应该从一线城市往四线城市扩展

就无论是汽车的普及、合资品牌的认同,比如大众这种中低端的合资品牌升级到 BBA(奔驰宝马奥迪)、甚至保时捷到一些中高端品牌,会变成这样

就是从一线城市开始扩散,然后往二三四线这样。

然后现在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中国一线到五线城市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汽车的普及,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是以合资(品牌)为主

那么本来从一线城市开始消费升级,像 BBA这种豪华品牌,甚至是像保时捷这样的超豪华品牌就是一步一步升级过去,但是电动车打断了这个过程。

国产的电车就是,比如像比亚迪,一刀把大x跟丰x直接干掉了,截流了大量的三四五线,甚至是六线城市的那个中低端的合资车的市场。

另外一方面,比如像新势力,他们的价格都比较高,三四十万、四五十万(一台),从一线城市开始直接转化BBA的用户,和BBA的潜在用户,直接把这个过程打断了,相当于把人打断了半条腿。

就是,你的油车是不是可以卖?

BBA的油车,当然可以卖,因为你过去的品牌惯性,有过去你认同的人群。有一堆所谓只开过大众,但是没开过奥迪的人,他们在等着升级,QK这都没问题。

但是,你在电动化时代,你什么都没有了,你就直接被拦腰斩断。

在电动化时代,不会有那么多品牌。

买BBA的电车已经变成了容易遭人嘲讽的事情。

这个遣人嘲讽的事情完全没有任何民族主义的情绪,纯粹就是它们的产品力太差了,以至于买这个东西会被人怀疑你的智商。

Q:您认为我们中国有所清的汽车文化您认为我们中国有所谓的汽车文化吗?

A:有啊,为什么没有。

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一直在争论,就是说过去中国的汽车文化是什么?

我觉得是五菱宏光,对不对?便宜、拉货、养活一家老小,这是汽车文化。

我觉得未来的汽车文化应该是什么?就是家庭化、舒适性、智能化。

这几个东西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因为电车可以提供一个更好的空间,不需要发动机舱。

那么长嘛,那么你可以把车做得利用率更高。

然后发现,中国汽车做大了,大家都很喜欢--你看,现在动不动就是4.9米,5米,甚至5.2米的大车,老百姓也很喜欢,对不对?

因为空间大了,座椅啊什么都可以布置得很舒服,可以带更多的人,可以更加舒服。

反正目前来看,中国2000万的存量用户基本都是家庭用户的增购、换购;是冲着舒适性来,电动化、智能化会加强这个趋势。

你可以想想看,如果辅助驾驶提高到一个比较高的层级,就今年下半年,会在城市里面开放辅助驾驶: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的话,你可能开一个小时的车,中间只有5分钟是你接管的。

比如说一些很复杂的十字路口它开不过去,它会要求你接管。

但是这种情况,驾驶员的舒适性也会变得非常重要,因为不需要时时刻刻握着方向盘,你也需要享受;所以你需要有更快的无线充电,你需要有更好的空调,更舒适的座椅,更好看的内饰,更多的屏幕,娱乐,对吧?

甚至是跟我们的手机有更好的交互,这几个东西会相辅相成。

那么甚至是我们车的形态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觉得未来,包括轿车和SUV,这些都有可能,尤其是轿车,可能这个形态的车会越来越少,大家会越来越偏向子弹头,低风阻、大空间的MPV,也就是所谓面包车的形态。

那么,这将会是中国人主导的最大的一个汽车文化,甚至它会反向出口到世界。

因为我们看到过去所谓外国传输进来的汽车文化,它是基于什么,它也是基于先进生产力呀。

那人家以前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技术就是牛,人家传什么过来都要认,比如赛道文化、改装车文化。

那好,如果中国人的生产力比他们更高呢?那就要接受中国人反向输出的文化呢?那就要接受中国人反向输出的文化空间大,舒适性,智能化,对不对?

我觉得以后中国人会更自信一点,尤其是汽车行业起来之后,可能其他行业,像大飞机或者航母对中国人来说没有那么大的自豪。

但是如果你看到,中国主导了汽车,这个全世界最大的民用工业,主导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变革方向之后,你在全世界看到跑的都是中国车。

尤其你在车展,你有机会应该去欧洲看看大的车展,你会发现,人流量都不一样欧洲人看中国车的心态。恐惧、害怕、羡慕,

今年上海车展我见过太多了,尤其是德国人那种羡慕嫉妒恨,和日本人的那种神情,看到之后你才知道这个国家已经强大到什么样了。

明年四月份有北京车展,我强烈推荐你去看一下。明年的北京车展,会非常的恐

北京车展也是世界级的车展,你可以在里面好好观察一下,这些外国人对于中国车的那种深深的恐惧,跟那种不甘心,

其实上海车展已经非常明显了,无论世界承认不承认,这些都不重要,当你拥有了工业产能之后,你就会有暴力推动这个世界的资本。

只不过以前可以发动战争,现在不行了嘛,所以中国崛起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被唾骂。

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世界工业第一的国家拿不到这个世界的主导权。

工业能力就是硬通货,就是这么简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