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动化转型方面,曾经势如破竹的车企巨头们,纷纷踩了一脚刹车,当中包括沃尔沃。近日沃尔沃首席执行官Jim Rowan表示:“由于全球不同市场的情况不一样,完全向电动化转型需要时间。我们将继续投资插电式混合动力和MHEV动力系统的开发,因为它们仍然很受客户欢迎。”

言下之意,沃尔沃不会放弃发动机的研发打造,因为客户有需要,在此基础上再转型电动化,相当于两条腿走路。无疑,沃尔沃“突然变卦”,反映出了汽车企业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混动车更有发展潜力

对于电动化转型,沃尔沃可以说是最积极的车企之一。早在2017年沃尔沃就表示要将电气化作为其未来发展的核心,并称2019年转型电动化,所有新上市车型均配备电机,甚至停止了柴油发动机的开发,当时柴油机车型还是沃尔沃在海外的畅销车。此外,沃尔沃还表示2025年将纯电动车的销售比重扩大至50%,以及计划在2030年转型为纯电动车品牌。由此可见,曾经沃尔沃转型电动化的决心比众多车企都要大,也更激进。

为了转型电动化,近几年沃尔沃也在新能源车领域持续发力,推出了小型电动SUV EX30、大型电动SUV EX90和电动MPV EM90,甚至有中型SUV沃尔沃XC60新能源、中大型轿车沃尔沃S90新能源、中大型SUV沃尔沃XC90新能源等,新能源产品的覆盖面比较广泛,也比较全面。

然而,汽车市场瞬息万变。纯电动车经过多年发展,由于充电设施不完善,续航和补能焦虑明显,纯电动车市场销量增速明显放缓。另一边的混动车市场不同,当前混动车细分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混动车的销量增速已经远超纯电动车。今年上半年我国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11.6%,而混动汽车增长85.2%,强如比亚迪,最畅销的车型也是混动车,上半年比亚迪纯电动汽车销量72.62万辆,同比增长17.73%;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售88.10万辆,同比增长39.54%。

混动车型销量增速超过纯电车,这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毕竟纯电的续航焦虑和补能焦虑是最明显的短板,而混动续航更长,且不依赖于充电桩。所以上述数据也说明了,新能源车市场中,混动汽车已成为国内新能源主要动力。这也不难理解沃尔沃继续发力混动车市场的原因。

不止沃尔沃一家

实际上,放缓电动化转型计划的车企不止沃尔沃一家。今年以来,奥迪、奔驰、通用等跨国车企都公开表示放缓全电动汽车计划。对此,奥迪的原因是为避免给工厂和经销商带来负担,福特和通用则推迟工厂建设或取消了一些车型,大众、雷诺以及Stellantis正在探索如何生产更便宜的电动汽车以求生存等等。

全球主要电动汽车市场的销量不及预期,亏钱是新能源车企的普遍现象。要知道,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是动力电池,很多车企的动力电池需要购买,成本占整车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加上新能源汽车还需要配套建设充电桩、换电站等基础设施,使得一家车企的运营成本大幅度增加。然而,汽车的利润比较微薄,需要足够的销量规模才能实现盈利,这方面多数自主品牌都难以达成,何况是一家新能源车销量更低的跨国品牌。

与新能源车板块不同的是,燃油车板块不仅利润更可观,还更容易走量。更重要的是燃油车依然有着不小的市场份额,至少在国内,燃油车的市场份额高于新能源车。据悉在欧美地区,由于新能源车的价格高昂,很多消费者也更愿意选择燃油车,这种市场环境下,车企转型电动化的热情也会有所下降,做好燃油车板块也能活得很滋润。

除了电动车板块投入数额大,跨国车企在不同地区发展电动车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比如在中国市场,电动车市场非常内卷,中国品牌新能源车不仅价格低,同时功能配置也很丰富,进而削弱了跨国品牌新能源车的市场竞争力。而在欧美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的完整性、用车成本、税收等等,都影响了跨国车企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加上欧美等国家禁燃令延期,大厂们的新能源发展战略也不得不进行调整。

需要一说的是,由于纯电动车发展受限太多,跨国车企在拥抱电气化方面,也将更多资源往混动车领域倾斜。据了解,大众、奔驰、宝马等德系车企,丰田、本田这样的日系车企,以及福特、通用等美系车企,近些年均加大了对混动技术的研发。

从跨国车企的举动来看,它们正在采取更加灵活的策略来推进转型。与其随大流转型电动化,亏钱也要上,不如保持定力,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转型,走得慢,但是走得更稳,否则All in电动化更容易被淘汰。

沃尔沃电动化转型的魄力和态度是值得肯定的,当其他车企还在犹豫不决时,沃尔沃已经公开表示全面转型电动化。但是任何一家车企转型都不会一帆风顺,一系列因素使得车企变得更加理智和现实,在电动化的道路上转向更为谨慎和循序渐进的策略。

相信沃尔沃不会是最后一家宣布放缓电气化转型的车企,同时两条腿走路也逐渐成为跨国车企电气化转型的常态,即在每个细分市场分别推出包括采用混合动力技术的内燃机车型以及电动车型,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趋势变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