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的造车之旅终于有了重要进展。

近期,有着代工之王之称的富士康与河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布局电动车制造中心、固态电池等项目。

表面上来看,富士康这一代工厂虽然与这个行业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仅凭这点基础就想跨界造车还是有些离谱。事实上,富士康早对新能源汽车这块大蛋糕垂涎欲滴,并于多年之前开始布局,这一代工之王的一系列举动并非是平白无故的。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富士康的造车之路吧。

富士康与汽车行业的初次接触是在2005年,这一年中,富士康花费3.5亿元收购了主要制造电瓶线、倒车雷达及智能设备等产品的中国台湾四大汽车线束厂之一-安泰电业,算是一只脚踏入到了汽车行业之中。

随后富士康与诸多业内大厂展开合作,其中在2010年富士康进入特斯拉供应链,为其供应车内面板等百余种零部件;2013年富士康频繁出现在各大车企的供应商名单之中,除了特斯拉之外,还有奔驰和宝马等豪华车企。2014年时,富士康将目光望向大陆,先是与北汽共同研究制造了新一代动力电池和电动系统,后又通过投资滴滴和宁德时代入局网约车及动力电池领域。除此之外,富士康还投资过拜腾汽车、小鹏汽车,并与裕隆集团、吉利汽车等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可惜这几次投资的表现不及预期,最终是一地鸡毛,不欢而散。

可能是觉得自己在汽车行业的布局已经相当完善,完全可以放手一博,再进一步。富士康的掌舵者郭台铭放出豪言:“苹果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的iPhone,我们既然能造iPhone,为什么就不能造电动车?”此言像是对苹果汽车的挑衅,又像是对马斯克那句调侃的回应(马斯克曾提到:汽车和手机相比更复杂,你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说,给我造辆车吧?),终于在2021年,富士康正式踏入到新能源赛道。

2021年11月,富士康以近15亿元的价格从电动汽车公司Lordstown Motors手中收购了一家工厂,由此有了造车的基础。在同一年的鸿海科技日上,富士康打造的纯电动汽车品牌Foxtron同步发布了三款新车,即Model E、Model C和Model T,后续还有一款跨界SUV(Model B)和一台电动皮卡(Model V)上市。从以上五款车型的命名不难看出,富士康是明摆着碰瓷特斯拉,甚至都不想掩饰一下,就是这么直给。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快速出圈,毕竟黑红也算红。可惜如此折腾Foxtron品牌并未引起市场及消费者的关注,富士康真金白银砸下去,却未掀起一片浪花。

需要注意的是,富士康的造车初衷与其他造车新势力不同,人家主要是为了推广自家的开放平台,也就是MIH。根据官方信息来看,主机厂基于该平台选择SUV和轿车等底盘设计,并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车轮的距离、电池大小等定制化方案,其中一些组件未来可进行OTA。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曾对MIH进行了精准的总结,他提到:富士康希望MIH平台成为电动汽车的安卓。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富士康缺乏代工造车经验,质量上不过关,由此走上了一条恶性循环之路。

自己的基本盘持续萎缩,造车之路磕磕绊绊,富士康急于寻求突破,而河南省也有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需求,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这次富士康计划在河南投资的10亿元,按照规划将建设七大中心,其中将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重点布局的电动车研制中心将会建设新能源汽车高端化示范产线。简单来说,富士康依旧要走自己的老路子-OEM代工造车。

之前是手机代工,如今是汽车代工,看来富士康头上这顶代工之王的帽子是摘不下来了。然而回顾一下,以往的几家代工厂都是什么结局呢?北汽陷入泥潭,长江和海马差不多快要查无此人,真正能捞回本的只有江淮,可是富士康有江淮汽车这样的底蕴吗?

车叔总结

众所周知,造车是一门极为烧钱的生意,即使是位列第一梯队的造车新势力,大多也没摆脱卖一辆亏一辆的现状。同时富士康正在走的代工厂路线也着实没有什么前途,该领域本就小众,新势力车企在成熟之后大多会选择逐渐剔除掉代工业务,即便强如麦格纳,如今的代工业务也在不断下降。况且当下主流车企的产能逐渐对外开放,更是堵死了代工厂的后路。面对这样的“死局”,富士康的下一步棋要怎么走呢?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