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首届中国记者风云人物之一,也是全国学习雷锋的先进个人。

一个笔杆子,一个清清白白的纸张,就是她挽救数万个家庭的武器。

记者朱玉,这个曾经揭露“龙胆泻肝丸致尿毒症”的新华社记者,她对于中医药、病人、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所有人都应该铭记,这个曾在20年前处于风口浪尖,敢为人先的良心记者。

那么,朱玉为何会写下“龙胆泻肝丸致尿毒症”的文章,她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一、朱玉发现龙胆泻肝丸过量的不良反应

在中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上有两个里程碑的事件,第一件是2000年的PPA事件,那次事件在全国掀起了浪潮,尤其是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这件事情几乎是起到了划时代的意义。

在新时代的交替之际,PPA的事情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也让越来越多的药商销售公司和普通人认识到了PPA事件的严重程度。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更值得世人铭记——龙胆泻肝丸这个家喻户晓的药品。

在PPA事件,中国老百姓第一次认识到了不良药品的反应是多么的恐怖,而在龙胆泻肝丸这件事情上,数万个家庭从中受益,此事就是新华社记者朱玉一手造就。

2003年的“龙胆泻肝丸可致肾损害”的文章传播到了大江南北,一时之间全国刮起了一股反对龙胆泻肝丸的风潮。

全国生产该药品的工厂陷入了生产链断开的情况,药商代表也纷纷被要求出来发言,而那些曾经购买过龙胆泻肝丸的老百姓也跑到了药店门口讨要说法。

一时之间,中国的药品市场陷入了混乱,但记者朱玉面对采访时却说:“我不后悔,因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

是的,在这件事情中,没有人有理由谴责她。

在朱玉的系列报道中,她曾经阐明了有数十万人遭到此药毒害的情况,而且数据明显、事例清楚,此事立即震惊了国家的药监局和受害者,许多人发现,原来让自己缠绵病榻,多年不起的肾病,竟然是因为龙胆泻肝丸所致。

事情起源于一次会议,2002年10月份,朱玉和新华社的许多领导共同参加了一次会议。

在结束之后,朱玉发现,一直和自己交流的会议主持人时常会有痛苦的表情。她便走上前去攀谈:“您的身体怎么了还好吗?”

一句话引得对方向她大倒苦水:“我才这么点年纪就患上了尿毒症,是不是不敢相信?”

看到对方这样的回复,朱玉大吃一惊死人,对方看起来十分年轻,但脸色蜡黄,精神萎靡,若不是有妆顶着,恐怕一张苍老的面孔就要出现在镜头前了。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患上这样的病呢?对方告诉她:“我一直在吃一个药,叫龙胆泻肝丸。”朱玉很震惊,这个药品自己家中也有,平常在心气郁结,肝火过旺的时候,她通常也会吃上一两粒。

“我自从吃了这个药之后发现确实不上火了,但总能够感觉身体每况愈下,到医院检查发现竟然是肾病,真是倒霉。”对方苦笑着摇摇头,朱玉不敢相信,龙胆泻肝丸能导致肾病?她并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确切,但看着对方,她产生了不少质疑。

二、朱玉揭露药品不良反应引好评

回家后,朱玉便查找了不少的资料。要知道龙胆泻肝丸可是一款非常知名的中药,从古至今一直在临床上应用,它不仅能够清肝胆的火热,还能够清各种湿热。

有大量头晕目眩,尿频口干的人都会吃上一两粒来保证身体健康。

网上的资料并不多,她决定去走访药店里的患者。朱玉咨询了药店销售员,来到了常买龙胆泻肝丸的病人家里。经过采访,她无一例外地发现,这些人或多或少都会患上尿毒症,因此她开始大范围地进行调查。

经过资料的查找和医学专家的指示,朱玉得知,原来,龙胆泻肝丸里面有一个名叫马兜铃酸的成分,就是这个东西的过量会导致人的肾脏受到严重的损害,而且这个损害是不可逆的!

既然医学专家都知道,为什么这个知识却没有普及开来呢?

朱玉发现,在1966年,关于肾损害的种种报道在我国也偶有出现,可是在新世纪到来之后,关于马兜铃酸和肾损害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报道却突然没有了,仿佛一夜之间消失了一样,难道这里面藏着什么内幕?朱玉想着。

不久后,她便去了北大的医院采访了许多的医疗专家,根据专家解释,医院里有许多的病人就是因为吃了太多的马兜铃酸导致了肾脏受到了损害,甚至在2001年,北大医院的许多主任医师也曾经撰写了关于这个题材的学术论文。

虽然论文在学术界获得了肯定,但在民间,极少有老百姓能够主动搜索阅读,而且大多数的人认为中成药是天然的,无污染的,多吃点也没关系。

哪怕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但大部分上了年纪的人还是喜欢依赖于吃慢性的中成药来根治自己身上的疾病。

所以,即使是在学术上,肾损伤与马兜铃酸有关的论文已经有了发展。但在社会上,这一常识却没有流通起来。

社会上没有水花,媒体自然也不会报道,就这样,龙胆泻肝丸一直以一个处方药的身份在药店里流通。

在拿到了大量的调查数据和实验结果之后,朱玉写下了一篇《龙胆泻肝丸——清火良药还是致病根源》的文章,这篇将近8000字的文章在发表之后立刻震惊了国家药监局以及社会各界。

此事一出,医疗研究所对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果则是,马兜铃酸,以及它的衍生物,不论剂量大小,都可能对肾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引发癌症。

最终,药监局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比如说,在使用龙胆泻肝丸治病的时候,应将其列入非处方药的类别,还应该严格把控它的剂量和它的各种制剂,应该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使用。

短时间内,药监局、销售公司、药店、患者家里全部沸腾了起来,没有人想到,一个广受大家好评且信赖的中成药品竟然会有如此严重的致病作用。

这篇报道不仅挽救了数万个家庭,也打响了朱玉二字的知名度,人人都知道了这位人美心善的新华社记者做了这一件天大好事。

三、伟大记者朱玉的新身份

这篇文章让朱玉获得了十大新闻奖,在颁奖典礼上,朱玉笑容淡淡的,她说:“其实一开始我写得并不好,如果不是进入了新华社,恐怕我现在还是那个执着于理科的学生。”

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在进入新华社之前,她只是一个在理科上攻坚克难的学生,但奈何她并不十分有天赋,所以高考考试成绩非常不理想,最终与她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

朱玉选择了复读,在第二年的时候,她选择了文科,避开了自己的缺陷。经过了一年的寒窗苦读,她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果实——北京大学的中文系。

虽然是复读生,朱玉的文学基础却没有其他的同事那么好,因此她便刻苦练习自己的文笔。她从实习记者转正之后,新华社给了她一个新的身份——调查记者,让她负责社会卫生方面的暗访调查工作。


自从当上了记者之后,朱玉时刻注意自己的职业敏感性,她抓住一切有利的机会,查询一切敏感的主题,比如龙胆泻肝丸,这篇文章就是她在会议上偶然得知的。

如果不是她细心嗅到关于自己职业的题材,恐怕她也会和大奖失之交臂。

在拿到这个奖章之后,朱玉的前程开始扶摇直上。

后来她撰写的《警察任长霞》被视为典型人物报道的“第一支笔”,2008年,朱玉深入地震一线,写下了《天堂上的云朵——汶川大地震,那些刻骨铭心的生命记忆》,诚然,也是她报道了让“2000多名师生无一死亡的最牛校长”的事例。


这些都让诸朱玉的名头响遍的大江南北。

自从种种报道大爆之后,朱玉有了自己的工作室,而她也从一个单一的记者身份转变了职业。


2017年,朱玉成了导演,她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栏目,制作用粤语演唱的一国两制MV。

自从接触香港事务之后,新华社便将其派去了那里长时间驻扎。从2019年到2002年,朱玉在香港地区一直从事着相关的新闻与传媒事业。

虽然那时候全球疫情肆虐,但朱玉还像许多的新人记者一样一直奋斗在第一线,她告诉后辈:“不要以为看看别人的文章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写了,你不亲自动手写,最后你想写也写不出来。”

这几句话字字珠玑,许多的后辈因为朱玉的提携而颇有成就。

2022年8月份,朱玉在香港的工作结束了,她在返回的北京时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照片。

从相片里可以看出,她和家人十分幸福快乐和美满。

诚然,这也是许多人民的夙愿,如果不是朱玉曝出龙胆泻肝丸的副作用事件,马兜铃酸的剂量问题不会那么快为社会各界所熟知,因此,很多的网友都在她的微博下面送上祝福:希望伟大的记者一生快乐平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