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浙江大叔金锦伟来到了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他突发奇想要留在这里创业。

8年间的时间,他成功将牦牛创造出价值,算下来大概年入1.8亿。

而这一切的起因,还得从他在高原上做的21个俯卧撑说起……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央视网、农视网、浙江新闻广播】(链接附在文章末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21个俯卧撑留在久治

当金锦伟听县长分析完当地发展牦牛产业的前景后,他便下定决心要亲自踏上这条创业之路。面对重重困难,家人朋友纷纷劝阻,担心高原恶劣的环境将会让他前功尽弃。

久治县的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状况极其恶劣,根本不适合做生意经营。高海拔带来的空气稀薄,年平均气温仅有0.1摄氏度。

这严寒环境让很多人怀疑这里出产的牦牛肉是否能获得南方城市消费者的青睐。

更可怕的是,当地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常年遭受着电力短缺的困扰,唯一的一座小型发电站在极寒气候下更是经常瘫痪。

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谋生实在是一件捉襟见肘的事情。为了金锦伟的安危着想,亲朋好友纷纷劝阻他三思而行,毕竟他现有的财富已足够安享余生,用不着孤注一掷去冒这个风险。

面对亲朋们的一片好意,金锦伟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决心。他径直在众人面前俯下身子,一口气做了21个标准的俯卧撑。

即便在恶劣的环境下,他依旧能发挥出这样的体能,足见这里的气候并非他所忧虑的那般。

就这样,金锦伟力排众议,在2011年投资1000万元,在久治县建立了当地第一家牦牛加工厂,拉开了将牦牛产业化的大幕。

然而,最初的销售举步维艰。牦牛肉虽好,但内地人的接受程度不高。为了打开市场,金锦伟果断调整策略,将牦牛肉对准了体育机构这一特殊群体进行营销。

同时,他还四处参加展会,大力推广牦牛肉的独特营养价值,终于在内地城市站稳了脚跟。就在金锦伟扫清了销路障碍,准备放手一搏之时,另一个供给难题却迎面而来。

原来,当地的牦牛完全依赖自然放牧,每年只有6-10月份是长膘的季节,其余时间都无牦牛可收购加工。

这导致金锦伟2014年新建的大型加工厂,产能无法得到充分释放,长期闲置运转,亏损严重。

其实,金锦伟在此之前的条件还是很不错的,而他选择做这个工作,还是因为当时看到了那样的场面。

怀念质朴生活

那是2010年的秋季,金锦伟作为援青企业家代表前往青海久治县考察扶贫项目。初次踏上这片高原土地,令他大开眼界。

久治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4500米上下,气候寒冷干燥。整个县城建在一片坝子之上,四面环山,地势险峻。

但就是这片环境恶劣、交通闭塞的偏僻之地,孕育了当地牧民们质朴纯真的生活方式。走在久治的街道上,金锦伟到处可见身着藏袍的牧民,赤着双脚,骑着小毡帐马来来往往。

路边常有成群的牦牛和绵羊,悠闲地低头采食路旁的野草。虽然生活简陋,但人们的眼神中透着一股淳朴的快乐。

金锦伟不由得想起自己年轻时,家中也曾一度过着贫困的日子。如今虽已小有成就,但他依然时常怀念那种返璞归真的质朴生活。

这也许就是他这次愿意走进偏远县城的原因。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金锦伟开始深入牧区实地考察。

日升月落之间,他穿行于一座座黑毡帐之间,亲身体验着当地牧民的生活。放牧时起早摸黑,经常在半夜爬起换羔羊乳峰;夏天遭遇毡帐倾斜狂风骤雨;冬天则要在雪地里扎帐牧放。

这些曾经是金锦伟无法想象的艰辛,但正是这种生活,造就了久治这片高原上独一无二的牧场风光和珍稀的牲畜品种。

金锦伟逐渐爱上了这里的一切,也对当地传统的牧业生产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中,牦牛是当地牧民最为宝贵的财富。

这种高原特有品种,不仅肉质上乘营养价值极高,而且因生活在无污染的环境中,远离现代农业的污染,珍稀程度可想而知。

心怀这片高原的浪漫情怀,金锦伟暗下决心,要让这里的牧民共享现代经济发展的红利,过上更加体面的生活。

他才决定利用自身的商业经验,为当地牧民开拓一条新的致富路径——将久治独特的牦牛这一宝贵资源变现,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牧业经济发展。

自建牧场

虽然后来的他遭遇了困难,但他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想了很多的办法,将这个困难解决掉,将亏损补回来。

牦牛是独特的高原特有品种,生长发育环境恶劣,养殖难度很大。为了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金锦伟在建设牧场时可谓是费尽心思。

首先是牧场选址,他们反复实地考察,最终选定了贵南县境内这块环境条件较为优越的区域。海拔4200米左右,终年阳光充足,气候干燥少雨,正适合牦牛生长。

牧场占地面积超过3万亩,草场、牛舍、隔离区、办公区等功能分区十分完善。牛舍按照牦牛生物学习性分为育肥舍、哺乳舍、公牛舍等。

全部采用智能化操作,做到了自动化投饲、排粪清理等。隔离区设有检疫设施和实验室,对新入场牦牛进行体检和观察,防止疫病传播。

此外,牧场还专门从藏区聘请了几十名经验老到的牧民担任饲养员,他们对牦牛的生理特点和习性了如指掌,是养殖的重要人力资源。

为了实现全程标准化养殖,牧场还与国内知名牧业科研院所合作,专门为牦牛研发了高营养高能量的专用饲料。

这种饲料充分吸收了藏民传统的饲养配方经验,并按比例添加了谷物、豆粕等营养成分,让牦牛在短时间内就能迅速长肥。

除了满足日常食草需求,牧场还专门流转了大片优质草场,种植紫花苜蓿、冰草等优质牧草,确保牦牛饲养质量。

同时,草场还设置了现代化的喷灌系统和储草库,让牦牛全年都能喝到新鲜的草汁。

收购牧民牦牛

正是凭借这一系列的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措施,金锦伟的牧场才能实现让牦牛在半年时间内就增重一倍的骄人成绩,真正突破了牦牛养殖受季节环境限制的瓶颈。

在规模化养殖的同时,如何获得足够的存栏量,一直是制约牦牛产业发展的难题。对此,金锦伟别出心裁,创新性地推出了"牧民+公司"的托管模式。

这种模式的运作流程是,牧场会从牧民家中收购2-3岁的母牦牛,统一拢在场内精细化饲养。

半年后,母牦牛长膘达标,牧场会以每头3万元的高价,比市场价高出30%的价格,收购牧民家中其他成年母牦牛。同时,公司每托管一头牦牛,还会给予牧民1000元的费用补贴。

虽然前期采取这种高价收购模式,公司由于规模效应和标准化养殖优势,获利能力有限,但这却极大地赢得了当地牧民的信任。

久治地区牧民世代以来靠放牧牦牛为生,他们视之如珍宝。如果金锦伟直接大规模收购,势必会遭到牧民的抵制和猜疑。

但通过这种托管方式,牧民不仅可以分享到公司的利润,而且在提高牦牛品质的同时,还能继续保有放牧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这一创新模式获得了牧民们的拥护,逐步在当地推广开来。有了充足的牦牛存栏量,金锦伟的产业化之路终于扫清了最大障碍,向着更大的目标继续前进。

分红回馈牧民

经过几年的精心运营和发展,到2017年,金锦伟在久治地区的牦牛产业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一年,他们共销售了14000头牦牛,创造销售额高达1.8亿元人民币。

通过多年的努力,金锦伟赢得了当地牧民的信任,吸纳了大量牧民入股,形成利益共同体。年底,公司特意从年度利润中拨出175万元,作为分红回馈给全体入股牧民。

这无疑进一步增强了双方的凝聚力,为公司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在行业内,金锦伟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大户"。

即便在全国范围内,他们的规模和产值也仅次于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牦牛养殖企业,位列行业前列。

令人惊叹的是,金锦伟用了8年时间,才将久治地区的牦牛产业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真正做起来。其间的辛勤和汗水,可想而知。

在牦牛养殖场的基础上,近两年来金锦伟又加快了产业链延伸的步伐,布局牦牛深加工、销售等环节。依托当地丰富的农牧资源,他们在养殖基地附近建立了牦牛肉制品加工厂。

这家现代化厂房不仅生产各类牦牛肉干、香肠等,还推出了一系列高附加值的产品,如牦牛驼峰酥、牦牛肉松等。

与此同时,金锦伟在各大城市陆续设立销售网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销路。他们还积极参加各种展销会,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和认识牦牛产品的独特营养价值。

从牧场到加工,再到销售终端,金锦伟已初步打造出一条完整的牦牛产业链条。这无疑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夯实久治牦牛在全国市场的地位。

结语

回首8年来的艰辛历程,金锦伟由衷地感谢当地牧民的支持和信任。他的身体已经不复从前,俯卧撑也做不了当年那么多了。

但是他表示,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将进一步加大牦牛深加工力度,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到牦牛营养美味。

同时也将在原料种植、运输物流等环节延伸产业链,不断提升产业的整体价值。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久治地区能凭借金锦伟的力量,真正成为中国牦牛产业的重镇和策源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