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医生陈作兵在父亲被诊断为晚期癌症后,决定让父亲在平静中度过最后的日子,没有接受过度治疗。他尊重父亲的意愿,让他在家中宁静地离世。这个故事提醒我们,面对死亡,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有时候有尊严地告别比过度治疗更好。

面对亲人患癌,普通人往往感到无力和彷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充满疑虑,不知道到底是继续治疗,还是选择放手,总感觉做什么选择都是错误的。如果是一位医生的亲人患癌,他会怎么选择呢?

01案例:

2011年4月,医生陈作兵得知父亲被查出腹膜恶性间皮瘤晚期,癌细胞已经全身转移。

陈作兵在医学领域打了二十几年的交道,对于晚期癌症的治疗有清晰的认识。他明白即使在医学不断发展的时代,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各种治疗手段也只能勉强维持一年多。

得知父亲病情后,陈作兵安慰父亲,承诺会让父亲在走向生命终点时没有太多的痛苦。父亲在主治医师处得知病情后,陈作兵和父亲商定,决定听从父亲的选择,一致决定:听从父亲的决定。

第二天,经过一夜的思考,父亲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回老家。

于是,陈作兵开车将父亲和母亲送回了农村老家。

老家四周群山环绕,环境十分宜人。父亲不再受药疗折磨,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吃的食物。陈作兵交代母亲,只要父亲喜欢,就尽管让他随心所欲。

在老家,父亲的生活变得宁静惬意,常常坐在门口的石凳上静静发呆。

村里的人都知道他患病了,路过的邻里常常过来和他聊上几句,给予慰问。在父亲最后的半年里,那些从小和他一同成长的人都来看望过他,算是了无遗憾。

每个周末,陈作兵都携妻女回老家陪伴父母。父亲和母亲开始在村子里开辟自己的菜园,起初他们还一同忙碌于种植,但后来父亲只能拄着拐杖在一旁静静观看母亲的劳作。光阴如梭,日子在宁静中渐行渐远。到了2012年春节,全家其乐融融地迎来了一个温馨的新年,留下了许多幸福的合影。父亲按照惯例为每个孙辈发红包,而不同的是,今年的红包数额是200元,而非以前的50元。

然而,春节过后,父亲的身体突然恶化,不得不住进医院。根据父亲的意愿,他没有接受化疗,治疗的重点放在缓解疼痛上。陈作兵眼睁睁看着父亲躺在病床上,腹水逐渐积聚,肚子鼓胀,心情十分沉痛。

在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周,他找到了陈作兵,嘱咐他要将骨灰带回农村,那里是他生命的根源。最后的告别结束后,父亲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回忆起父亲生命垂危时的情景,陈作兵告诉母亲,不再进行积极的抢救,不要打扰父亲,让他安静地离去吧。或许这是他作为儿子最后能为父亲做的事情:让他以尊严和心愿离开。

02癌症晚期,对患者意味着什么?

癌症一旦发展到晚期,通常已经出现了转移和扩散,对身体其他组织器官造成了危害,同时患者的体质可能会恶化,这导致许多治疗方法难以进行,甚至可能出现耐药等情况。因此,晚期癌症的治疗效果通常会大打折扣。

然而,除了治疗效果受限外,晚期癌症患者还常常面临一系列痛苦。

首先是癌痛:多数晚期癌症患者在疾病进展的过程中会经历癌痛。癌细胞的转移和扩散会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侵害、压迫和破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各个部位的剧烈疼痛,让患者难以忍受。

其次是脏器衰竭:许多患者最终死于脏器衰竭,例如肺衰竭,患者可能因无法正常呼吸而导致缺氧而死亡。在脏器衰竭的过程中,许多患者感受到自己逐渐向死亡走近,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另外,心理上的疼痛也是晚期癌症患者常常面对的问题:长期的疾病折磨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导致抑郁、焦虑等情绪持续上升,甚至引发轻生和自残的念头。

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来说,治愈之路艰难而漫长,有时活着可能比死亡更为痛苦,因此很多患者最终选择放弃治疗。

03仅5%癌症患者能“有尊严”离去

生命终结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但家属往往在亲人患病时会不惜一切代价寻求最先进的设备和最好的药物,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延续亲人的生命。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钱能买到高档病房,却买不到命、买到的都是“痛苦”。

有尊严地告别是每个人对于生命终结的美好期待,但在现实生活中,情况并不总是如人所愿。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中,只有5%得以有尊严地结束生命。

因此,人们需要认识到,死亡是生命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在面对这个现实时,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是选择有尊严地告别,还是浑身插满管子、痛苦的治疗战斗到最后一刻,都是个体自主的决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