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鸟类是一种体型轻盈,敏捷度极高的动物,可殊不知在南美洲地区有这样一种鸟不但身材不“苗条”,反而还十分肥胖,它便是油鸱(chi)。

别看人家一身膘,但可是素食主义者,不像其他的猛禽喜欢吃肉,不过悲剧的是油鸱也正是因为一身肥肉且脂肪含量很高,引得当地印第安人抓幼鸟来炼油。

那话说油鸱为何会长的这么胖呢?印第安人又为何钟情于拿油鸱幼鸟炼油呢?

我们先来看看油鸱为何脂肪含量高的原因,通常来说,普通的鸟类体脂率大概在5%左右,甚至更低。

如此低的体脂率可以让鸟儿能够在空中更加灵活,而且体重的减轻能够减少身体能量的消耗,可以维持更长的飞行时间,对于个别鸟类来说还能够增加飞行的速度。

可油鸱却恰恰相反,它们的体脂率高达60%,这样的体脂率已经远远超过其他鸟类甚至自然界的其他物种。

毕竟对于任何动物而言,如此高的体脂率不仅会影响自身的行动,甚至还会危及身体健康。

不过对于油鸱而言这是它们保命的手段,原因是它们生活在南美洲的寒冷高山地带,这里常年温度偏低,要想在这种环境下生存,自身必须具备足够多的热量。

所以油鸱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赋予自己一身膘以抵御严寒,即便到了冬季没有食物的时候它们也可以依靠自身储存的脂肪维持生命。

再就是这样高的体脂率并没有严重影响油鸱的飞行能力,它们是一种体型比较大鸟类,成年的油鸱体重在300g左右,体长大约30cm,双翅展开时可达80cm~1m。

它们依靠自身足够宽大的翅膀和尾翼得以飞翔,飞行速度最高可达60km每小时,所以说油鸱可没有因为“肥胖”失去了飞行能力。

而它们之所以具备如此高的体脂率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这第一方面原因是油鸱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别的鸟类可能一两个月就能够独立觅食,但油鸱却需要至少120天。

当体重长到成年油鸱的70%以上才能独自觅食生存,在这之前都需要父母来喂养,也就是说幼鸟期的油鸱只管吃,什么也不干。

在这种情况下油鸱的自然是养了一身的肥膘,这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具备足够的生存能力,要不然飞出去也只会成为别的捕食者的猎物。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便是油鸱身为素食主义者,吃的东西都是含油量极高的食物,比如油棕果、牛油果、橄榄果的果实。

要知道油棕果的含油量在40%~50左右,果核的含油量甚至超过了50%,而牛油果和橄榄果的含油量虽然比不上油棕果,但也在20%~30%的区间。

油鸱在吃下去之后会通过自身独特的消化系统将果实之中油转化成为自己的脂肪,以此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这也是它们在自然界中获取油脂的主要途径。

那话说印第安人为何要抓油鸱幼鸟来炼油呢?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幼鸟没有自主捕猎,自身能量消耗不大,体脂率自然更高一些。

所以每当快到幼鸟出巢期的时候,印第安人就会蹲守在油鸱鸟巢旁抓捕即将出巢的油鸱,紧接着会把毛拔光,然后会将其处理好的油鸱幼鸟放进有少量清油的油锅之中。

最后就是不断的加火,让油锅里的清油去提炼幼鸟身体之中所含的油脂,慢慢的就会发现油锅的油越来越多,且油会变得很清亮。

这种以油鸱幼鸟提炼出来的油味道更加鲜美,而且存放很长时间都不会变质,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来点油灯,这种油不会产生刺鼻的味道,也不会产生黑乎乎的烟雾。

一直以来油鸱都是印第安人的“食用油”来源,这在当地土著人眼中就是大自然的馈赠,他们也是遵循自然规律生存罢了。

可是话说回来,印第安人的这种做法会严重影响到油鸱种族的延续,要知道它们生长周期本来就很长,要三四个月左右,一年顶多也就产两回,每次产2到4蛋。

所以这种鸟类的繁殖速度并不快,繁殖数量也不多,如果大肆捕杀的话会造成物种的灭绝,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平衡。

所以说未来应该加强对油鸱的保护,避免更多的人以此谋取私利,否则的话下一个灭绝的物种就要有油鸱是名字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