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日,一张稚嫩的脸庞出现在了央视频道所播出的医药节目中,他就是被人称为“华佗转世”的中医小神童刘尚瑾。

也正是因为年龄和医术能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少人都觉得刘尚瑾的能力都是被“炒”出来的。

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去其所在诊所内就诊,那么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呢?

这还得从刘尚瑾与中医结缘开始说起。

因病与中医结缘

最初,刘尚瑾并非是对中医感兴趣想要学习中医才接触中医的,而是因为年幼时的一次生病才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

犹记当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怪病发生在刘尚瑾身上,其父母带领他辗转于各大医院都无法对身体症状进行根治。

刘尚瑾本人也被这场病痛折磨得日益消瘦,其父母将孩子的痛苦看在眼中疼在心里。

无奈之下刘尚瑾的父母便将目光放在了“民间奇方”上,并托人打听能够治疗这种病症的医生,无论是中医亦或是西医都可以。

好在有靠谱的熟人向刘尚瑾的父母推荐了素有医学“国手”之称的杨志勋,在熟人的引荐下,刘尚瑾的父母带着孩子寻到了杨志勋所在的诊所中。

其实对于给自己看病这件事情,年纪尚小的刘尚瑾自身是有些抵触的,打针、吃药等都是很痛苦的事情,再加上看病的过程枯燥无比,刘尚瑾不喜欢也情有可原。

但这些抵触的心理在杨志勋为自己看诊过后,便荡然无存,只剩下满心的好奇,刘尚瑾不知道在给自己看诊时杨志勋是怎样凭借几个搭在自己胳膊上的手指便能够确定自己病情的。

杨志勋把脉的场景及写药方的场景一直萦绕在刘尚瑾的脑海中挥散不去,尤其是在喝过几次药自己病情真的好了之后,刘尚瑾更是对号脉这一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也正是因为感兴趣,所以在八岁时刘尚瑾才会涌现出学习中医的想法,对于孩子的选择,刘尚瑾的父母是很支持的。

一个是因为孩子对这方面感兴趣,家中的经济有足够支撑孩子的学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刘尚瑾的父母也对中医产生了极高的信任,认为孩子学一门这样的手艺并不吃亏。

就这样在父母的支持下,刘尚瑾成功的加入了清新国医班,在杨志勋的指导下开始学习中医中的四大基础望闻问切。

由于刘尚瑾对中医学方面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时十分的认真,课下也愿意花时间去钻研所学的知识,很快便引起了老师杨志勋的注意。

在杨志勋看来,尚且年幼的刘尚瑾就能够收敛心性一心求学,如果能够一直坚持将来在医术上的造诣肯定差不到哪里去。

涌起惜才心绪的杨志勋不仅在上课时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指导刘尚瑾,就连课下也愿意另起“小灶”,“投喂”刘尚瑾。

在杨志勋的指导下,刘尚瑾的中医水平直线上升,并掌握了许多病症所对应的脉象。

但对于中医学者来讲,就算将书本上的知识掌握得再充分,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看诊那么学再多也没用,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一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深知这个道理的杨志勋便开始带领自己名下的“小学童”一起对病人进行会诊。

勇于实践,号脉诊断越发娴熟

对于杨志勋老师的安排,刘尚瑾十分的赞同,尤其是发现杨志勋老师一边对患者进行诊断一边将所对应的症状进行叙述,在一旁的自己能够将所知识运用到其中进行对比后,刘尚瑾更喜欢这种教学的方式。

等到“小学童们”积累了一定的观看经验之后,杨志勋便开始鼓励这些孩子们去诊脉实践。自己则是在一旁进行指导,同时还会提问一些病人症状方面的问题。

对于这种能自己上手的会诊方式,小小的刘尚瑾很是喜欢,毕竟当初自己想要学中医的初衷便是“救死扶伤”。

因此比起其他小同伴来,刘尚瑾更希望自己能为前来看病的病人奉献一部分的力量,因此每逢出诊,刘尚瑾都会很努力的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病人身上,唯恐出现一丝疏忽。

也正是因为刘尚瑾这种严谨且负责的态度,使得其在一众病人中备受好评。

这些病人并不会因为刘尚瑾的年龄而质疑其的能力,相反看到刘尚瑾绷着小脸一脸严肃的样子反而会更加的安心。

久而久之,慕名而来的病人数量越发的多,刘尚瑾实践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通过这样不断实践学习,刘尚瑾在号脉方面的能力越发的娴熟,正确率甚至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这样的成绩让指导他的杨志勋老师都感到诧异,同时也为自己指导出这样一位天资出众的“小学童”而感到骄傲。

这也是为何在面对央视节目的镜头时,杨志勋老师会对刘尚瑾大为赞赏的原因。

虽然在号脉方面刘尚瑾确实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也做到了中医基础中的望闻问切四点。

但因为年龄和学医经验的限制,当时的刘尚瑾并不能将所有药名记在脑海中,这也就导致其在抓药方面的能力尚且不足。

不过对于刘尚瑾来讲,想要掌握这些药材的名称和所对应的药力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其老师杨志勋也是这样的观点。

相信只要刘尚瑾能够保持住自己的学医初心,假以时日必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

结语

能够在小小的年纪顶起梦想的重担,用一句话来形容刘尚瑾的话,那就是“少年当有凌云志,万里长空竞风流。”

当初年纪尚小的刘尚瑾都能为梦想而奋斗,何况已经立足于社会中的我们呢?只要肯为梦想而付出,无关年龄,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梦想道路上的“刘尚瑾”。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参考资料:

《中华医药》2010年 第22期 刘尚谨 我是小中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