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人生顺遂,风光无限,开挂一般地完成了学业,30岁就以海归博士的身份成为了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如此繁华似锦的美好人生,却在32岁那年戛然而止,留下了一本遗书,警告着后来者。

她叫于娟,关于人生她应该有无数种选择,可是命运无情地剥夺了她选择的权利。她躺在病床上,写下了一本叫做《此生未完成》的书,在生命之花凋谢之前,记录了她抗癌的历程,用真诚的文字告诉世人,珍惜每一个健康的日子。

风光半生,却终是此生未完成

于娟出生于1978年,在30岁之前,她的人生是无数人羡慕的榜样。从小学习努力,成绩优秀,是很多家长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乖孩子,优等生,是很多学生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她在父母老师们希望的人生之路上走的一帆风顺。

高中是重点高中,大学是名牌大学,后来又考上了国外的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回国后成为了复旦大学的一名讲师。

事业一帆风顺,婚姻也让许多人羡慕,丈夫儒雅随和,是大学副教授,和她在读书时相识,结婚八年,一直十分的恩爱,儿子也懂事听话,她的前半生是无数人向往的幸福模板。

可是命运往往喜欢跟人开玩笑,命运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总喜欢喜欢把那些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2009年一个普通的日子,于娟在工作的时候突然感觉到了一种锥心刺骨的疼痛,最后直接昏厥了过去,醒来之后是在医院,医生告诉她她生病了,怀疑是癌症。

这无疑是当头棒喝,让她本来明媚风光的人生一瞬间阴云密布,这位才气充沛的女子原本可以风风光光地过好一生。可如今却只能缠绵病榻,被病魔宣判了死刑。

不过在最开始的时候,于娟是抱有一线希望的,她的身体在此之前一向健康,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而且医生也只是怀疑,还没有做进一步的检查。

于是她乖乖地服从医生的安排住进了医院,家人也匆匆忙忙赶来照顾她,他们希望这只是老天爷开给他们的一个玩笑。

但经过多方会诊,她最终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这相当于直接宣布了她的死亡。

她虽然害怕,但是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她还是选择坚强的对抗病魔,她希望能多活一段时间,一天一个月或者一年。

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还是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然而她在死前,留下了很多弥足珍贵的人生警告,告诉人们,很多时候,残酷的人生经历是自己“作”出来的。

年纪轻轻为何会得癌症?

由于癌症发展到晚期,癌细胞蔓延至全身之后,根本没有办法治愈,所以只能靠着药物和手术续命。

她每活着一天都要忍受一天的疼痛,但她还是坚持了很久,然而她的身体经过多次的化疗之后,虚弱的已经无法继续进行基本的治疗,最终只能无助的等待死神的降临。

2011年3月19日凌晨,32岁的于娟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于娟在她的书中多次说:“人活着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去看一看这世界的精彩和美好,应该多多关心父母、孩子和丈夫......而不是一味地只知道为了事业和工作打拼坚持规律的作息,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能因为觉得自己年轻而透支生命。”

她的去世让很多人惋惜,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

被送进医院之前,于娟的身体没有出现任何的异常。之前的她一直都很健康,也没有家族遗传病例,那么她为什么会突然患癌症呢?

在于娟一篇名为《感悟生命》的日记之中,她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她说:“有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由此可见,她的悲剧在于不规律的作息以及长期的高压生活。

当她看清楚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之后,她才感悟到:“如果有时间好好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快乐。”

反观现在,生活节奏的变快,使得很多的年轻人生活压力变大,并长期保持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切都在为病毒的入侵留下隐患。

我们常讲“早睡早起身体好”,这句话很多人知道,却并没有多少人去真正真正的实践。

患病之前的于娟也曾觉得这句话是一句空话,毕竟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诱惑着人们,灯红酒绿的夜生活、吸人眼球的网络资源……,大家只会觉得“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才好。

可是面对死亡的威胁,这一切都成为了零。

当一个人,忽略掉身边人,不遵守健康的生活方式时,幸福也会离他远去。如同于娟,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在生死的边缘,写下了一本充满遗憾又令人感慨的书。

她的故事虽然听上去有些老套,但却能提醒千千万万的人,不要“作死”,不要因为年轻而肆

无忌惮。

对生命教育漠视的悲剧

抗癌期间,于娟拼尽全力地想要留在这个世界上。为了能够活下来,她甚至相信了网上治愈癌症的谣言,和丈夫两个人跑到了偏僻的乡村之中,进行所谓的“饥饿苦难疗法”。

谁能想到,二人都接受过良好教育,是世人眼中的高知阶层,竟然也会走上“病急乱投医”的地步。

甚至于娟受骗的事情还上了新闻,新闻媒体在报道她的不幸经历的时候,有许多人同情着这个可怜的女人,但也有少数的人在嘲讽她,嘲讽她身为教育从事者,在遇到病魔无能为力时而做出的这种荒唐行径。

一年多与癌症病魔战斗,三次在生死边缘苦苦求索,于娟经历了人间的极致痛苦,大多数人只记得她复旦大学老师的身份,却忘记了她也不过只是个想要好好的活着的普通人。

她所留下的那本书,除了当时感动了一批人之外,再没有掀起波澜。

仔细想一下,无论是于娟“病急乱投医”想要活下来,还是网友对于娟的关注,他们注意到的都是生命之外的东西,于娟的行为是生命教育缺失的必然结果,因为在此之前她的人生重点在于学业、事业,却唯独忽视了生命。

而大多数看客们惋惜的是社会精英的早逝,之后便又回归原来的生活,更谈不上于自身生命健康的反思了。

他们一边惋惜着生命的无常,一边依旧过着彻夜玩乐、声色犬马的日子,总以为死亡太远,等到死亡来临时又追悔莫及。

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很小的时候就被周围的人教育要好好学习,上最好的中学、大学,要努力拼搏,过上体面的生活,不会有人去问愿不愿意,因为这是最好的模板,就像应试教育的标准答案。

可是生命不止有一种格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和追求,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但你在复制他人人生模板的同时,也许也复制了他人的悲剧和忙碌。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再也没有人去讨论到底值不值得?到底对不对?只注重于对于孩子的知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忽视对孩子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并不仅仅是让所有人养成规律的作息以及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而是要引起全社会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

近些年,青少年自杀事件频繁出现,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报道着中、大学生乃至研究生自杀的案例。这虽然是一种单个人的偶然的事件,但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这是对于生命教育漠视的必然结果,不明白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可贵,自然做不到尊重生命。

德国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施本格勒说:“生命实现灵魂的可能性。”当一个人的生命戛然而止,那么藏在这条生命背后所有的可能性都会消失,生命本身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没有价值的。

因此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持身体的健康,才是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做到的最基础的事情,生命是一切的根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