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这种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植物,是西南、两广、两湖、福建等地的常见物产。它的学名为“蕺菜”,发音与“吉菜”相似,而“鱼腥草”只是其众多别名中的一个。这个名字来源于该植物散发出的独特腥味。
鱼腥草最初被人类发现其食用价值,尤其在古代,当自然灾害导致粮食短缺时,它成为了无数饥饿人们的救命草。
后来,中医界发现,鱼腥草还具有治疗头痛、发热、肺病等多种症状的功效,因此,它被中医归类为既可食用又可药用的一种植物。
古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初次品尝鱼腥草时,便对其独特的口感和味道印象深刻。尽管鱼腥草的口感清脆爽口,但其独特的鱼腥味却让人难以忘怀,也因此得名。尽管它的味道可能让人一时难以接受,但其丰富的药理价值却不容忽视。
01鱼腥草的药理作用
鱼腥草,一种广为人知的美食,人们习惯称其为“折耳根”。其药用价值堪称“顶呱呱”,具有入肺经、辛、微温的特性。经过科学验证,鱼腥草可有效应对以下三类病症:
1、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热毒、肿瘤、疮痈等病症,内服或外敷均可,特别是对于止咳消痰、清肺宣音有着显著的效果。记得小时候,一旦头痛脑热或咳嗽,父母便会在家门口采摘一把鱼腥草,熬水喝后病症便得以缓解。
2、鱼腥草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适用于肺热、胃热、咽喉肿痛等病症。若与浙贝母、黄芩等药材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3、鱼腥草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适用于利尿、通淋等症状。有时与茅根等药材搭配使用,湿热症状很快便能消失。
鱼腥草作为一种既可食用又可药用的好材料,自古以来便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鱼腥草逐渐变成了颇具争议的“害人草”,这究竟是为何?
从食用感受来看,鱼腥草并非适合所有人,有人对它情有独钟,爱不释口,而有人只吃一次便将其列入“黑名单”:
1、喜爱鱼腥草的人,更偏爱凉拌而非煮熟的方式。
2、善于品味的人,认为鱼腥草的根部比叶子更具风味。
3、总体而言,南方人比北方人更易接受鱼腥草。
尽管喜爱鱼腥草的人并不多,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许多人难以忍受其腥味和怪味,甚至会引起眼睛刺激,导致嗅觉、味觉和视觉出现问题。因此,鱼腥草注定不会像萝卜、白菜那样受到广泛欢迎。
科学研究表明,鱼腥草中含有一种名为鱼腥草素的物质,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过敏者可能会出现苦、臭、酸等不适感,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呕吐、反胃等症状。
而对于喜爱鱼腥草的人来说,这些症状并不存在,他们反而觉得其味道香喷喷,嚼起来嘎嘣脆。
02鱼腥草为什么被说成“害人草”?常吃鱼腥草到底会怎样?一文说清
在民间,有传言称鱼腥草中含有马兜铃酸成分,而马兜铃酸是一种具有很强肾毒性和致癌作用的有机化合物。
其毒性主要来自于马兜铃酸I和马兜铃酸II,这两个成分在硝基还原酶的催化下,部分会还原成马兜铃内酰胺,另外一部分会与DNA作用,形成一些对健康不利的产物。
然而,认为鱼腥草致癌的人,其实是把“李鬼”认成了“李逵”。
四川省肿瘤医院临床营养中心转化研究部主任熊竹娟表示,鱼腥草中含有的成分为马兜铃酸酰胺BII,该物质与毒性很强的马兜铃酸酰胺I没有关系。
在目前已有的研究中没有发现鱼腥草中含有马兜铃酸酰胺I成分,也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马兜铃酸酰胺BII具有肾毒性、致癌作用。
从中医角度来看,经常食用鱼腥草对身体还有好处。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指出,鱼腥草性微寒、味辛略苦、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以及消痈排脓等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放心地食用鱼腥草,不必担心会致癌或给肾脏带来威胁。我们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常见的中药。
03鱼腥草虽好,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五类人需远离!
针对以下人群,我们建议谨慎食用鱼腥草:
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鱼腥草中含有一些可能对胎儿和婴儿有害的成分,如挥发油和苯丙素等。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建议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避免食用。
2. 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群:鱼腥草中含有的草酸可能会加重肝肾负担,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群应该谨慎食用。
3. 过敏体质者:鱼腥草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过敏体质者食用后可能会出现过敏症状,因此过敏体质者应该避免食用。
4. 用药者:鱼腥草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可能会与某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药物期间应该避免食用。
5. 存在消化系统问题的人:鱼腥草中纤维素含量较高,过量食用可能会增加肠胃负担,诱发消化系统疾病,因此存在消化系统问题的人应该谨慎食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