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四大怀药”在焦作地区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河南省道地药材的名片。2008年6月,“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项目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多年来,各级传承人连续专注于“四大怀药”的生产、加工、宣传和推广,着力促进“四大怀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然而,在当前产业持续升级、技术快速更新的背景下,“四大怀药”的传承与发展同样也面临诸多产业和技术问题。

自河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2019年成立以来,体系专家团队围绕“四大怀药”全产业链的建设和提质增效开展了一系列的基础性研究,并持续开展产地技术服务,着力为“四大怀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怀地黄种植历史悠久,在长期的人工栽培中面临着种质退化、病虫害多发和产量、品质下降的现象。围绕这些问题,河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培育了“怀中”“怀丰”“太圣”“师大地黄”1号、2号、3号、4号、5号系列地黄新品种,大幅度推进了品种改良;按照新版GAP中“六统一”的技术要求,制定了《怀地黄种栽繁育技术规程》,加快了优良种苗繁育体系的构建;从地黄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入手,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组织撰写了《怀地黄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出版了《地黄生产加工适宜技术》。为了进一步规范怀地黄生产,体系专家团队编制《地黄商品规格等级标准》《道地药材——怀地黄》等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并将其推广应用在生产实践中。体系专家团队承担“地黄一源多效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志物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围绕地黄的功效特点,开展生地黄、熟地黄的功效和物质基础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怀地黄的作用机制;“连作地黄根系分泌物介导的植物—土壤‘负’反馈调节过程研究等”“基于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整合分析地黄涝渍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围绕地黄的连作障碍、水分调控等问题开展了多年研究,为解决地黄的连作、涝害等提供了新思路。

体系专家团队围绕怀山药的产业链条建设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培育了高抗炭疽病豫山药1号山药新品种,制定了《山药零余子种栽繁育技术规程》和《怀山药减氮增效施肥技术规程》省级标准,构建了怀山药种栽工厂化繁育体系,集成示范怀山药“七位一体”生态种植模式,编写了《优质山药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山药生产加工适宜技术》,推广《无硫山药片加工技术规范》,推动了怀山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了阐述怀山药的发展历史,体系专家团队开展了山药倍性和基因组测序研究,围绕怀山药中抗性淀粉开展功效研究,为阐述怀山药的作用特点和机理提出了新思路。

此外,体系专家团队还围绕怀牛膝和怀菊花,在新品选育、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和加工技术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

近5年来,河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联系怀山堂、河南百疗、焦作保和堂等龙头企业,以及温县、武陟和沁阳等地的怀药种植大户、合作社等,开展了怀药的种植技术、采收加工技术等现场指导、培训50多次,选育的地黄新品种推广面积达1万余亩,山药新品种推广种植8000多亩,研究地黄、山药加工新技术,建立药材新标准,推广应用新品种、病虫草害防控新技术,形成“四大怀药”新质生产力,推动了“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技术的传承发展,促进了“四大怀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兰金旭 陈随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